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921十周年,群星獻唱:讓愛轉動整個地球(MV)

讓愛轉動整個地球
詞:陳樂融 曲、編曲:陳國華 吉他:蔡科俊
(我的家庭真可愛...)            埔里國小合唱團老天給人們偶爾一些痛              張芸京
凡人就得開始做功課               品 冠
胸襟越磨越寬就越自由              戴愛玲
腳步也會變得更從容              神木與瞳

大地像母親伸出一雙手            阿信(五月天)
願意承受這麼多負荷        Alisa、郭彥均(2MORO)
徬徨的人生不知往哪走          殷正洋、許景淳
記住這裡永遠還有我 陪你渡過          
王識賢
讓愛轉動整個宇宙                 蔡琴
把我當成你的港口                澎恰恰
你不必擁有地球 就可以擁有我      盧廣仲、黃美珍
最真摯無悔的承諾             傅薇、謝俊奇

老天給人們偶爾一些痛          林宥嘉、張棟樑
凡人就得開始做功課               潘越雲
胸襟越磨越寬就越自由              范瑋琪
腳步也會變得更從容               
蔡旻佑

大地像母親伸出一雙手              楊培安
願意承受這麼多負荷          
青鳥飛魚、林吟蔚
徬徨的人生不知往哪走           
吳忠明、萬芳
記住這裡永遠還有我 陪你渡過         
動力火車

讓愛轉動整個宇宙                 陳昇                
把我當成你的港口             艾成、郭采潔               
你不必擁有地球 就可以擁有我           郭靜                
最真摯無悔的承諾                蕭煌奇  
             
讓愛轉動整個宇宙                梁靜茹        
把我當成你的港口                胡德夫
你不必擁有地球 就可以擁有我      卓文萱、盧學叡
最熟悉溫暖的笑容                蕭閎仁

心不是沒有天崩地裂過              曾淑勤       
 
曾掉進沒有人安慰的黑洞         黃文星、黃韻玲     
年華過幾個秋慶幸我們還有夢   閻宗玉、小鬼、FUN4樂團         
我們都還這樣勇敢的唱歌
             于台煙

讓愛轉動整個宇宙                 全體                
把我當成你的港口                 全體               
你不必擁有地球 就可以擁有我           全體                
最真摯無悔的承諾                 全體

讓愛轉動整個宇宙                 全體        
把我當成你的港口                 全體
你不必擁有地球 就可以擁有我           全體
最熟悉溫暖的笑容                 全體

(我家門前有小河...)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推銷話術6大忌、5要點

推銷話術6大忌、5要點
相信多數人有過這樣的經驗:等公車時,某個健身俱樂部的人死纏爛打地向你推薦他們的優惠方案;逛街時,專櫃小姐口沫橫飛地建議你的穿著打扮。我們都害怕業務人員的嘴,上上之策,就是別被他們黏上!這表示,能為業務人員創造機會的不是他葫蘆裡賣什麼藥,而在他用什麼方式銷售產品。「顧客不是購買商品,而是購買銷售商品的人。」說服力不僅來自強有力的話術,而是靠業務人員在對話中散發出來的個性與風格。接觸顧客的15秒,決定了銷售的成敗,要在僅有的時間裡展現出特質,必定要先做好準備。首先,把自己要表達的內容記下來,然後從5000字精練到4000字,再精簡到3000字;接下來就可以對顧客進行實戰練習,殘酷地用「碰釘子」換取經驗,直到能用熟練、流暢的言詞表達為止,讓顧客感受到自己的話是經過組織、有系統整理的。業務人員應該特別避免因為自己的行為舉止,錯失銷售機會。舉例來說:
1.誇大不實的講解,讓顧客無法信任。
2.
使用過多專業術語,讓顧客覺得自己無法使用。
3.
引用不正確的調查資料,引起顧客的異議。
4.
說得太多或聽得太少,無法確實掌握顧客的問題。
5.
展示失敗,遭到顧客的質疑。
6.
姿態過高,處處讓顧客詞窮,讓顧客感覺不愉快。
處理抗拒也是銷售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一旦遇到拒絕時,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1.間接否定法,如「是的……但是」。
2.
詢問法,打探出顧客拒絕的真正理由,例如「請問您是對我介紹的商品不滿意、不相信我本人,還是有其他原因?」
3.
舉例法,以實例打動顧客,去除疑惑。
4.
轉移法,轉移注意力,以商品利益吸引顧客,例如「您一定是考慮問題比較詳細,才會這麼說,既然想得詳細,就更應該考慮一下我們的產品。」
5.
直接否定,利用「那可能是因為……」來否定顧客的觀點。
業務人員了解了抗拒產生的各種可能原因之後,才更能冷靜判斷處理方法,化解顧客抗拒的心態。
(取材自《大師輕鬆讀——診斷式銷售》,大師文化出版。)

尊重與寬恕 !

尊重與寬恕
人生在世過的是群體生活,有語言文化不同有地域風俗差異,雖然彼此有這麼多差別但隨著因緣聚合,大家還是息息相關共生共息,人是不能獨自生存,尤其是走入修行的道程,更不能獨善其身,因「修」即修學修正,學而後知之,知而後行之,行即是做,是實踐是行道,那麼行道就要走入人群,如果沒有容納異己的雅量,就不易和諧相處,那就談不上行道。
人與人相處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何況是在道場內,要與不同學識背景,處於不同年齡層次的人一起同修共處,而不生代溝又能和睦相處,人們最大的缺失就是不懂得隱惡揚善的道理,動不動得理不饒人,宣揚他人的不是,盯著別人缺失不放,致引起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為了能容納異己的存在及不添麻煩,我們務必好好學習尊重與寬恕。
修行就是修整自己不好的心性,導正自己的行為,掌控自己不要造業,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發現自己的缺點,然後去面對,如果你產生任何瓶頸無法突破時,只要反觀自己何處「尊重心」做的不夠,這時要趕快努力去補你的破洞,我們必須深入去體會人與人之間所追求的就是一個平等,凡事將心比心不能瞧不起別人,不能忌妒別人,以歡喜心對待他人這就是尊重。努力確實的去訓練自己,使它融入到我們的本質。
修行者如沒有寬恕心則無法謀求統一,則會四分五裂,我們要特別注意,對人寬恕即是在他人的空間製造一個我們的立足點,它是我們連心的根源,所以我們要好好領悟並把它融入在我們的本質裡,要具備寬恕心,首先要放下任何的心,我們的放心,會空出自己更多的位置,相對就會容納更多的事物,我們成長的空間會更多。而且也給他人融入我們生活空間,使我們更能了解人與人相處得宜,給別人成長空間典範,這樣別人才會有恢復本觀的環境,如此才能享受他人成長的樂趣,由等待中我們也可歸納他人的問題以及他人辛苦和人性的偉大。相對會激發出上天賦予我們的天性(慈悲心)。
    修道者要具有原諒他人的心,原諒他人等於放自己一馬,世人皆可能犯錯,而犯錯了不能改一定是有什麼問題困住他,我們應該設法去了解和處理,從處理中我們更能夠了解事情真相,更會從做中學到經驗。
    寬恕並不是沒有原則,是要用智慧,否則一昧忍讓而不去規勸及引導會讓對方得寸進尺而迷失他自己,這時我們要在修行善意之下引導對方轉移心性才不會將圓融造成縱容,給自己淪為爛慈悲,反而害人走向不歸路。
    人人生而平等,都具有向善的權利,所以我們得努力養成寬恕心,因為具有寬闊如不動的心是能夠忍辱的天心,他必定是擁有慈悲心喜捨的人。謹以此與同修共勉(摘錄師兄網路文章)
隱人惡揚人善   
揚己惡隱己善  
揚人惡隱人善  
隱己惡揚己善  

智慧心語!

每天讓自己做積極正面的思考,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希望!』--盛噶仁波切
人生其實只有『
三天』,昨天已成過去,明天還在暮色
裡,唯一能抓住的,只有『
今天』!
>> >>
一輛高級轎車從度假村
出來後,在鄉村的泥道上拋錨了,身穿名牌西服的車主焦
急地對圍觀的人喊著:『你們有誰願意幫我爬進車底鎖一下螺絲啊?』
原來他的車,油管出了問題,漏出來的油已經流到地面,而那裡離最近的加油站
有上百公里,難怪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他身旁打扮妖豔的女子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於是他趕緊掏出一張大鈔:
『誰幫我鎖緊,這錢就是他的了!』
圍觀的人群裡有個小夥子動了一下,卻被他的同伴拉住:『別相信有錢人的話!』這時只見一個小孩子走了過去,說:『我來吧。』
操作很簡單,小孩在那人的指揮下不到一分鐘就鎖好了,爬出來後他就用期待的
眼神看著那人,男人剛想把那張鈔票遞給小孩,卻被女人喝斥住了:『你還真打
算給他啊?給他一點零錢就好了!』男人從女人手裡接過零錢遞給小
孩,小孩搖了搖頭。聽見人群中的噓聲,男人又加了點錢,小孩子還是搖頭,男人有些生氣了:『你嫌少?再嫌,錢都不給你了。』
『不,我沒有嫌少,我的老師說,
幫人是不要報酬的!』
男人很納悶:『那你怎麼還不走?』小孩說:『
我在等你跟我說謝謝!』
看到這個故事,突然覺得人與人之間產生的誤會真是挺可怕的。同樣的一個舉動,在當事人看來是這樣,但在別人看來卻是另一回事,好在
言語的存在為人們
之間的誤會起到了一定的溝通作用
,但是,言語真的能解釋清楚人們之間存在的每個誤會嗎?所有人都願意用言語來消除彼此之間曾存在過的誤會嗎?
有人曾對我發過牢騷,說這社會的陰暗面似乎都被他遇到了,遭人猜疑妒忌,那些誤會和謠言的產生,根本是空穴來風,可是仍有那麼多人在談論著。我對他說,那其實是因為人們的心裡還有太多太自我的東西,只以自己看到的一知半解或聽來的一些事便給你做了判決。對此,我覺得你根本不要放在心上,因為
謠言止於智者,你始終如一地做你自己,總有一天你與他們之間的誤會自會消除。
若有存心給你造謠的人,我勸你能平心靜氣地對待,如果你能
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曾經誤會過你或害過你的人,因為畢竟那些人是由於注意你才會生出一些是
非,而這些注意無論有多少是負面,有多少又是誤會,你都應該感激,是他們讓你不放鬆自我。而且我相信,如果你真的以一顆寬大和博愛的心來看待那些人那
些事,你所看到的世界一定也是陽光明媚,而不是陰暗冰冷,
人與人之間存在誤會已經是一件可怕的事,以
一顆絕決冷漠的心來對待誤會,則是一件更可怕的事。誤會可怕,說穿了就不可怕。但把所有的誤會都積在心裡,
嘴上不說,心裡卻在怨恨著,這樣下去,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以前有一位修行者德高望重,有一天,一戶人家的女兒被發現竟然未婚懷孕,家人氣憤不已,追問那肚裡的孩子是誰的孽種?姑娘不得已,便輕輕地說出了那個
修行者的名字。家人一聽氣憤之極,便找修行者理論,修行者卻只是微笑著一言不發。於是家人認定是修行者做了虧心事,當孩子出生後便交給修行者撫養。修
行者仍舊不言,只是想盡各種辦法養育小孩。
一年後,那個未婚懷孕的姑娘終於不忍,說那孩子與修行者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係,家人才知道誤會了修行者,於是到修行者那裡把小孩接回家,修行者仍然只是微笑,什麼也沒問,什麼也沒解釋。從那以後,修行者受損的名聲不但恢復了,而且比以前更受尊敬。
有了誤會,可以用言語解釋的,解釋開了,誤會便沒了不可以用言語解釋的,就用行動來解釋,同樣可以使人們之間的誤會煙消雲散。
【本文摘錄自《皇冠雜誌》暨《
信念改變我們的命運》】

靜思小語-斷除無明!

靜思小語
找出無明源頭,撥開妄念,才能從煩惱之苦中解脫。

覺察煩惱,斷除無明
何謂「本分」?何謂「使命」?上人於晨語時表示,守本分的人,按既定
日程認真做事;有使命感的人,則積極精進使工作更臻完善。「不論從事
任何行業,不只是要守本分,更要有使命感;莫平庸過日。」
以醫師為例,上人認為,認真為病患看診,只是盡本分而已;若能進一步
投以關懷,將病患的身心都照顧到,才是具有使命感、志為人醫者。「修
行亦然。平息心的動亂,使之精而不雜,是修行人的本分;而修行人的使
命,在於自救救他。」
先「自救」,才能「救他」。如何自救?「找出無明的源頭,撥開妄念。
」上人表示,自我能從無明妄見的煩惱之苦中解脫,才能進一步去救度眾
生。
人心的妄想執著,生生世世累積成根深柢固的「根本無明」;感官又受外
境的牽動,延伸發展出「枝末無明」。
「根本無明」、「枝末無明」,一如樹根與枝葉——樹根吸收土壤中的養
分及水分,供應枝葉所需;枝葉則吸收空氣、陽光、露水之精華,復回歸
於根部。
「即便是將樹枝截斷,只要根部仍在,樹身就會存活。」上人表示,修行
,就是要修除「枝末無明」,減緩「根本無明」的生長速度;若能進一步
將無明的根本斷除,才能根除煩腦。
「無明妄見,會遮蓋清淨本性而造業。學佛,應學會體察自心虛妄之見解
,隨時撥除無明。」上人籲眾省思:「每日聞法,是否學到撥開無明的功
夫?是否因為討厭某人,動輒表現出不滿、排斥的態度,造作身口意惡業
?」
「當憤怒情緒生起時,先控制住脾氣,想想『我該不該生氣?該不該那麼
衝動?』忍耐,是遏止『枝末無明』伸展的方式之一;不記恨且不存報復
之念、不更造無明,才可能慢慢萎縮『根本無明』。」
上人提醒,若只是暫時隱忍,還是一直計較、鑽牛角尖,放任習氣累積,
終有一日遇境爆發,反而更壯大「根本無明」。
「欲守本分,且盡使命,就要精進——時時刻刻照顧好心念,察覺心之所
動,進而調伏之!」

人與人的緣分,由無明的一方決定!

當我覺醒後,我才發現,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無明的人。   我有位女性朋友,才結婚幾個月就離婚,原因是她不想看別人的臉色過生活。她說,婚後先生就去上班,算是高收入的主管階級,她在家閒著無聊,偶爾去逛街購物刷卡,也不過十幾萬元,她先生看了刷卡單,說要限制她的額度,她一氣之下,就把卡丟到先生臉上,說自己要去上班賺錢,然後自己去辦卡,去購物,去過自己的生活,再也不要看人家臉色。   
 我問她先生一個月的薪水多少?她很得意的說不多,大約只有十萬元。我聽了她的回答,內心開始為她的人生感到遺憾。因為,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她的先生不是個小氣的壞蛋,而且也應該是個能包容的人;相對的,她的衝動,反而是結束兩人緣分的關鍵。
尤其,當一個男人當到了主管級,雖然賺的錢不算少,但工作的壓力想必也是很大的,相信他也是怕老婆擔心,才沒有讓她知道工作上的辛苦,結果,她反而不知惜福,還覺得他的薪水太少。
  
像她這種活在「無明」中的人,老實說,我們身邊就一大堆。

  
我的鄰居是一位老實人,但自從被公司裁員失業後,就一直意志消沉,賦閒在家。他們家的每月開銷,包括房貸和小孩子的學費,都由他老婆在餐廳當會計,一肩扛起來。
雖然大家都很熱心,幫這位鄰居介紹工作,但他總是做沒幾天,就不想上班。後來,他開始去和人家賭博,一開始小賺一點錢,後來一輸再輸,連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也都拿去賭。
因此,我經常可以在半夜,聽到他們夫妻在吵架。後來,兩人吵到門外,驚動里長,這位失業的鄰居還請里長和我們這些住戶來評評理。
他的意思是,他也是為這個家好,才會想去翻本,並不是他愛賭,而且他已經摸到賭錢的祕訣,只要再給他一點賭本,他會贏很多錢回來養家。然而,他老婆卻哭著說,家裡的錢早就被拿光了,現在身上的一點錢,也是去娘家借來的,再拿走,小孩子要吃什麼? 里長和住戶們聽了,就說是鄰居不對,鄰居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後來,聽說他欠了地下錢莊很多錢,從此就沒有再回到這個家。
無知,人皆有之,只要你承認自己的無知,並不會危害他人。然而,無明就是很恐怖的東西。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謂的無明,是你沒有覺察自己是無知的,甚至相信自己是對的,聽不進去別人的苦勸,而且還把自己的妄想付諸行動,害人害己。
因此,無明的人,是最可怕的,尤其這個人,是你的親人或有共同利害關係的人。
據說,我老家鄉下有一位大地主,生了三個女兒,這三個姐妹感情非常好,即使上學或回家讀書和睡覺,都在一起,不願分開,在鄉里間成為佳話。然而,三姐妹長大各自嫁人後,大姐和二姐兩家人仍是住在一起,感情和以前一樣好,只是小妹嫁到遠地,嫁給了一個生意人。
過沒幾年,小妹的先生似乎生意不順,負債纍纍。有一天,小妹回家來,要求父母提前把家產分一分,父母聽了差點昏倒,大姐二姐也罵小妹不孝,但小妹又哭又鬧說自己本來就應該拿家產,現在她缺錢,提前拿有什麼不對?
父母拗不過她,最後答應把家裡的田產和不動產,分了三份。
小妹又哭鬧起來,說應該分成四份,她拿兩份,因為大姐二姐都沒有負債,先生又都有賺錢和積蓄,她的老公負債纍纍,難道全家人都對她見死不救?不怕她老來沒有依靠?
大姐二姐聽了很難過,她們並非在意那些家產,而是心寒小妺何時變得如此現實自私,又不講道理。 然而,小妹仗著父母寵愛她,哭鬧之外又絕食抗議,大家只好依了她。
小妹拿走了家產後,大姐二姐也開始疏遠她,漸漸的和她形同陌路,可以說,她為了家產,斬斷了和家人的緣分。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深或淺,長或短,是否會變成善緣或惡緣,全由無明的一方決定。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是經營健康食品的。
有一天,他來找我借錢,說周轉上有急用。我為了減輕他的心理負擔,就說乾脆買他的健康食品來吃,讓他有收入。
>
然而,他似乎以為我很有錢,每隔幾天,又抱一堆新的產品,來向我說明,說吃了對身體哪裡很好,很有幫助。
>    
我心想他可能又缺錢,於是又向他買了一堆。同時,向他暗示,我自己的收入也不高,而且家裡的健康食品,也已經堆成一座山了,幾年也吃不完,可以暫時不要進貨了。他笑著說他懂這道理,我心想他應有自知之明,不會再來了。
想不到,才隔了一個禮拜,他又抱一堆什麼國外最新進口的產品,硬要我買下,而且為了感謝我的支持,除了再打折外,錢可以先欠著,等我日後手頭方便,再來向我收。
我聽了,心裡為他感到遺憾。我很清楚,這一次,我跟他的緣分真的盡了。我開門見山的告訴他,不應該把我當呆子,把我的真心幫忙,看成是冤大頭。
他聽了氣得漲紅著臉,胡言亂語把我數落一頓就走了。從此,兩人沒有再聯絡。
人跟人,是否能做朋友,或是成為仇家,不是靠緣分,往往是由無明的一方決定的。
如果你在人際關係上,也有和我同樣的感慨和無奈,就先讓自己保持覺知吧!或許,在某些人眼裡,我們就是那個「無明的人」。  

愛的真諦!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由自身的付出!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該是你的就會是你的,
        不該是你的,強求也求不來。
    隨緣吧!
       】字有『人緣』!
          好心】有『福緣』!
             好意】有『人氣』!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提升人品】
1.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4.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5.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6.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7.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8.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
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10.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12.
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
13.
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14.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15.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16.
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17.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18.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19.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20.
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21.
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22.
遇到好事,要隨喜、讚歎、鼓勵,並且虛心學習。
23.
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造口業的好方法。
24.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
踏實地走一步路,勝過說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語。
26.
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27.
多聽多看少說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28.
唯有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奮發的心。
29.
踏踏實實做人,心胸要廣大;穩穩當當做事,著眼宜深遠。
【享受工作】
30.
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31.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32.
「忙」沒關係,不「煩」就好。
33.
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鬆不要緊。
34.
應該忙中有序的趕工作,不要緊張兮兮的搶時間。
35.
不要以富貴貧賤論成敗得失,只要能盡心盡力來自利利人。
36.
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37.
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38.
成功的三部曲是: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
39.
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
40.
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
41.
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
42.
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
43.
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也就愈少。
44.
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45.
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46.
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不游就沒有路。
47.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48.
「精進」不等於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49.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50.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51.
甘願吃明虧,是仁者;受辱吃暗虧,是愚蠢。
52.
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53.
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54.
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
【平安人生】
55.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56.
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
57.
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
58.
過去已成虛幻,未來尚是夢想,把握現在最重要。
59.
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60.
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辯,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61.
積極人生,謙虛滿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62.
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欲。
63.
你是有那些身分的人,就應該做那些身分的事。
64.
在安定和諧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鮮的明天。
65.
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66.
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67.
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68.
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69.
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70.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71.
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72.
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
73.
每一個孩子,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菩薩。
74.
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權威。
75.
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76.
夫妻是倫理的關係,不是「論理」的關係。
77.
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78.
眼光,是你的智慧;運氣,是你的福德。
79.
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80.
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81.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82.
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83.
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84.
不要用壓抑來控制情緒,最好用觀想、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
【幸福人間】
85.
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86.
大家說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運。
87.
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語,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88.
急須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89.
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歡歡喜喜有幸福。
90.
內和外和,因和緣和,平平安安真自在。
91.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關懷他人就有幸福。
92.
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93.
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
94.
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95.
能不亂丟垃圾,隨時清撿垃圾,都是做的功德。
96.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97.
若希望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98.
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99.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100.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
101.
以全心全力關懷家庭,用整體生命投入事業。
102.
戒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獻、多與人分享。
103.
包容別人時,雙方的問題就解決了。
104.
學佛的人,有兩大任務:莊嚴國土,成熟眾生。
105.
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鏡。
106.
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
107.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08.
淨化人心,少欲知足,淨化社會,關懷他人。

銷售的八大黃金守則

EMBA雜誌編輯部/文
企管書籍的作者羅伯遜(Kelley Robertson),於行銷與銷售管理雜誌(Sales & Marketing Management Magazine)的專欄上指出,要成功賣東西的八大黃金原則為:
1.持續灌溉客戶來源。
許多人的銷售情況之所以起起伏伏,是因為沒有持續尋找新的潛在客戶,尤其當業務員很忙的時候,往往會等到現有的客戶消失,才急忙找新客戶。平常應該定時投資時間尋找新的潛在客戶。
2.問夠好的問題。
從來沒有學過要怎麼問問題,導致介紹產品的方法不符合潛在客戶需求,進而遭到拒絕。一旦問了問題,記得要安靜地等待對方的答案。太多業務員會問問題,然後自己接著幫潛在客戶回答。
3.仔細聽。
一流的業務員一定是一流的傾聽者。很多原因都會造成雖然有聽,但是沒聽對。你可以在跟客戶的會面結束之前,簡短重述你的了解,跟客戶確認自己沒有會錯意
4.簡報要集中焦點。
簡報的焦點是潛在客戶,而不是你、你的公司或你的產品。優秀的業務員會根據不同的潛在客戶調整簡報,非必要時,避免使用專業用語。簡報越簡單,潛在客戶越可能了解你到底在賣什麼。
5.信任是必要的。
當一個人不相信你時,他不太可能跟你買東西。讓潛在客戶知道為什麼他應該相信你,例如言語行為都很專業、尊重潛在客戶的時間等。
6.顯示出價值。用簡單的方法告訴潛在客戶,公司的產品對潛在客戶有什麼好處、產品的哪些部份他們會最關心等。
7.說到做到。
這個守則聽起來很基本,但是卻有很多業務員做不到。當你對細節不夠注意時,容易讓潛在客戶覺得不受尊敬,進而對你失去信任。
8.知道應該放手的時機。
許多業務員會繼續追一個潛在客戶,即使對方已經清楚顯示不會買產品。如果已經盡了一切努力,潛在客戶還是停在原地不動,需要考慮是否對你的時間做了最佳的使用。你可用的時間有限,需要放在對產品有興趣的潛在客戶身上。

贏者的態度vc觀世音菩薩

寓言故事:
有一位四、五歲的小朋友,他奶奶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每天早晚誦經、禮佛,經常持頌「觀世音菩薩」佛號。
這位小朋友每天聽奶奶把「觀世音菩薩」掛在嘴上,心裡很是好奇,有一天,他就問奶奶:「奶奶,『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樣的人啊?」
奶奶心想,小孫子才四、五歲,講太深、太複雜,恐怕小孫子聽不懂,所以,想了想後,就這麼告訴他:「『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很仁慈的人,和祂在一起,我們都會感到很快樂。」
奶奶的這段話深深烙入小孫子的小小心靈,從此,他就非常期望能夠遇到「觀世音菩薩」,希望能夠和「觀世音菩薩」在一起。不過,他的願望一直都未能實現。
有一天,他終於下定決心,要出門去找「觀世音菩薩」,於是,他拿出他的小背包,把自己喜愛的糖果、餅乾、飲料,裝滿了小背包,然後,背起小背包,一個人出門找「觀世音菩薩」去了。
他一路走到附近的公園,看到樹下有一張椅子,就坐了下來,放下小背包,掏出糖果、餅乾,一個人就一面踢著小腳,一面四下張望,一面吃著餅乾,口裡還哼著兒歌。
這時,有一位衣衫襤褸、彎腰駝背的拾荒老婦人,緩緩經過小朋友身邊,她這一天都還沒進食,看到小朋友的食物,肚子不禁咕咕叫,於是,她就很小心地問這位小孩:「小朋友,你能分一點餅乾給我嗎?我肚子餓了。」
小朋友很熱情地拿出餅乾給老婦人,還讓出一個位子,邀請老婦人坐下來,兩個人就這樣一起吃餅乾、糖果,一起喝飲料,老少倆越談越投緣,聊得相非常高興。
小朋友回家後,很高興地告訴奶奶:「奶奶,奶奶,我遇到『觀世音菩薩』了,今天我和她在公園裡一起吃餅乾、吃糖果、喝飲料,真的好快樂哦。」
拾荒老婦人回去之後,她也告訴家人:「我今天遇到一位很可愛的小朋友,他的愛心,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慈悲啊。」
故事結尾時,這位法師這麼說:「很多念佛的人,都期望見到『觀世音菩薩』,但是,他們一直以為,『觀世音菩薩』要顯現得像圖畫裡所繪、像佛像所塑那樣,是一個人的形象,手裡還要拿著淨瓶,瓶裡還要插幾株楊柳枝,這才算見到『觀世音菩薩』。卻不知,只要我們心中有『慈悲』、有『愛』,我們就已見到『觀世音菩薩』。這位小朋友和這位老婦人,就是真正見到『觀世音菩薩』。」
從「心靈疆界」角度來看,法師的這個說法真是絕妙。
根據經驗,進入「自性」以上層次的人,或許他們會「見」到某種影像,或許他們會「聽」到某些聲音,或許他們會「聞」到什麼香味,或許他們有某種「感受」,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關鍵是,他們都由內心深處流露出對人、對世界的一種「無條件關懷」,它就像法師所說的「愛」、「慈悲」,也像基督教所說的「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