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尊重與寬恕 !

尊重與寬恕
人生在世過的是群體生活,有語言文化不同有地域風俗差異,雖然彼此有這麼多差別但隨著因緣聚合,大家還是息息相關共生共息,人是不能獨自生存,尤其是走入修行的道程,更不能獨善其身,因「修」即修學修正,學而後知之,知而後行之,行即是做,是實踐是行道,那麼行道就要走入人群,如果沒有容納異己的雅量,就不易和諧相處,那就談不上行道。
人與人相處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何況是在道場內,要與不同學識背景,處於不同年齡層次的人一起同修共處,而不生代溝又能和睦相處,人們最大的缺失就是不懂得隱惡揚善的道理,動不動得理不饒人,宣揚他人的不是,盯著別人缺失不放,致引起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為了能容納異己的存在及不添麻煩,我們務必好好學習尊重與寬恕。
修行就是修整自己不好的心性,導正自己的行為,掌控自己不要造業,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發現自己的缺點,然後去面對,如果你產生任何瓶頸無法突破時,只要反觀自己何處「尊重心」做的不夠,這時要趕快努力去補你的破洞,我們必須深入去體會人與人之間所追求的就是一個平等,凡事將心比心不能瞧不起別人,不能忌妒別人,以歡喜心對待他人這就是尊重。努力確實的去訓練自己,使它融入到我們的本質。
修行者如沒有寬恕心則無法謀求統一,則會四分五裂,我們要特別注意,對人寬恕即是在他人的空間製造一個我們的立足點,它是我們連心的根源,所以我們要好好領悟並把它融入在我們的本質裡,要具備寬恕心,首先要放下任何的心,我們的放心,會空出自己更多的位置,相對就會容納更多的事物,我們成長的空間會更多。而且也給他人融入我們生活空間,使我們更能了解人與人相處得宜,給別人成長空間典範,這樣別人才會有恢復本觀的環境,如此才能享受他人成長的樂趣,由等待中我們也可歸納他人的問題以及他人辛苦和人性的偉大。相對會激發出上天賦予我們的天性(慈悲心)。
    修道者要具有原諒他人的心,原諒他人等於放自己一馬,世人皆可能犯錯,而犯錯了不能改一定是有什麼問題困住他,我們應該設法去了解和處理,從處理中我們更能夠了解事情真相,更會從做中學到經驗。
    寬恕並不是沒有原則,是要用智慧,否則一昧忍讓而不去規勸及引導會讓對方得寸進尺而迷失他自己,這時我們要在修行善意之下引導對方轉移心性才不會將圓融造成縱容,給自己淪為爛慈悲,反而害人走向不歸路。
    人人生而平等,都具有向善的權利,所以我們得努力養成寬恕心,因為具有寬闊如不動的心是能夠忍辱的天心,他必定是擁有慈悲心喜捨的人。謹以此與同修共勉(摘錄師兄網路文章)
隱人惡揚人善   
揚己惡隱己善  
揚人惡隱人善  
隱己惡揚己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