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靜思小語-斷除無明!

靜思小語
找出無明源頭,撥開妄念,才能從煩惱之苦中解脫。

覺察煩惱,斷除無明
何謂「本分」?何謂「使命」?上人於晨語時表示,守本分的人,按既定
日程認真做事;有使命感的人,則積極精進使工作更臻完善。「不論從事
任何行業,不只是要守本分,更要有使命感;莫平庸過日。」
以醫師為例,上人認為,認真為病患看診,只是盡本分而已;若能進一步
投以關懷,將病患的身心都照顧到,才是具有使命感、志為人醫者。「修
行亦然。平息心的動亂,使之精而不雜,是修行人的本分;而修行人的使
命,在於自救救他。」
先「自救」,才能「救他」。如何自救?「找出無明的源頭,撥開妄念。
」上人表示,自我能從無明妄見的煩惱之苦中解脫,才能進一步去救度眾
生。
人心的妄想執著,生生世世累積成根深柢固的「根本無明」;感官又受外
境的牽動,延伸發展出「枝末無明」。
「根本無明」、「枝末無明」,一如樹根與枝葉——樹根吸收土壤中的養
分及水分,供應枝葉所需;枝葉則吸收空氣、陽光、露水之精華,復回歸
於根部。
「即便是將樹枝截斷,只要根部仍在,樹身就會存活。」上人表示,修行
,就是要修除「枝末無明」,減緩「根本無明」的生長速度;若能進一步
將無明的根本斷除,才能根除煩腦。
「無明妄見,會遮蓋清淨本性而造業。學佛,應學會體察自心虛妄之見解
,隨時撥除無明。」上人籲眾省思:「每日聞法,是否學到撥開無明的功
夫?是否因為討厭某人,動輒表現出不滿、排斥的態度,造作身口意惡業
?」
「當憤怒情緒生起時,先控制住脾氣,想想『我該不該生氣?該不該那麼
衝動?』忍耐,是遏止『枝末無明』伸展的方式之一;不記恨且不存報復
之念、不更造無明,才可能慢慢萎縮『根本無明』。」
上人提醒,若只是暫時隱忍,還是一直計較、鑽牛角尖,放任習氣累積,
終有一日遇境爆發,反而更壯大「根本無明」。
「欲守本分,且盡使命,就要精進——時時刻刻照顧好心念,察覺心之所
動,進而調伏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